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是以兒童畫為媒介,藉由兒童繪畫的觀賞、摹仿與習作,引導同學以感同身受的方式去地體驗兒童繪畫所展現的、特殊的認識世界的方式及其情感世界,並且在兒童繪畫的摹仿習作中,找回在自己身上曾經發生過的感性認識或身體化認識的過程。搭配「走進他的世界」活動,與木柵文山特殊教育學校合作,安排選課同學協助該校自閉症或腦性麻痺學童上繪畫課(四次),在企圖協助該校學童畫畫的過程中,整合所學,喚起同學對兒童及身心障礙者感同身受的理解,了解他們怎麼用感性、用身體來認識世界,發現特殊教育學校孩子的智力雖處於不完全開發的狀態,但他們卻保有感受的直接性及特殊性。

 

English:This Course explores the way of seeing of children through the children's visual works. We perceive the children's works by way of imit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mpathy.

 

Course Objectives

以感同身受的方式去地體驗兒童繪畫所展現的、特殊的認識世界的方式及其情感世界。在企圖協助該校學童畫畫的過程中,整合所學,喚起同學對兒童及身心障礙者感同身受的理解。

Required Textbook

中文 :
(1)林文琪企畫,孫長祥撰述。《童畫.童心.童話》(一)(二)。台北:商鼎文化,1992。
(2)Rudolf Arnheim著,滕守堯等譯。《藝術與視知覺》。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87。
(3)Viktor Lowenfeld著,王德育譯。《創性與心智之成長:兒童美術發展心理學》。台北:啟源書局。
(4)Herbert Read 著。《透過藝術的教育》。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7。
(5)Cardner Howard著,蘭金仁譯。《藝術與人的發展》。北京:光明日報,1988。
(6)Wolfgang Grozinger著。《兒童塗鴉‧線畫‧彩畫》。台北:世界文物,1996。
(7)R.R. Tomlinson著,李叡明,陳武鎮譯。《兒童藝術家》。台北:世界文物,1996。
(8)劉振源。《通過美術的兒童教育》。台北:藝術家,2005。
(9)Oliver Sacks著,趙永芬譯。《火星上的人類學家》。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6。
(10)Grandin,T.,應小瑞譯。《星星的孩子—一個畜牧科學博士的自閉症告白》。臺北市:天下文化出版社,1999。
(11) Oliver Sacks著, 《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
(12)Simon Baron-Cohen等著,劉美蓉譯。《自閉症的真相》。台北:心理,2000。
(13)Anne Alvarez,Susan Reid著,許育光,葉瓊婷,劉秀芬合譯。《瞭解自閉症:精神分析取向的發現、理解與治療》。台北:五南,2003。
(14)安瑟‧布朗著,陳雅竹譯。《彩影與蝙蝠:走入自閉兒安瑟的世界》。宇宙光,2004。
(15)史提芬‧葛斯丁著,何修瑜,歐陽佩婷譯,《解開人際關係之謎》,久周出版,2005。
(16) 1.M.J.Mecham著,曾進興譯。《腦性麻痺與溝通障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1999。
(17)廖文炫,廖華芳。《如何照顧腦性麻痺兒童》。建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1。

Grading

(1)個人作業:
(a)每次上課摹仿兒童畫的作品及第一人稱式的體驗報告
(b)4次協助特殊教育學校學童繪畫的反思報告。

(2)團體作業:
(a)藝術與認識的發展作品展以十人為一單位,各小組針對各組員的摹仿習作、第一人稱的體驗報告、上課的理論說明,於期末時策畫藝術與認識的發展作品展,除了展出作品,並要附加作品說明,說明各成長階段的發展特色。
(b)特殊教育學校學生作品展。二人為一組,為自己所認識的特殊學校學生規畫作品展,並輔以作品說明,說明作品特殊的認識方式。

Location
Folder name
00000304 - 兒童美學 Aesthetics for children, Fall 2010
Published
2020-04-09 14:41:11
Views
1,113
Uploaded by
陳佳能
Division
OIT